


你知道大閘蟹有哪些別稱嗎?
(一)尖團
北宋文學家,世人稱“東坡居士”的蘇軾,在《尖團》一詩中寫道:
“堪笑吳中饞太守,一詩換得兩尖團”。
詩中就提到“尖團”兩字,
包括“尖臍”和“團臍”
即雄蟹與雌蟹。雄蟹的腹甲肚臍呈尖形,稱“尖臍”;
雌蟹的腹甲肚臍呈圓形,稱團臍,合稱“尖團”。
(二)黃侯
因蟹的甲殼內(nèi)有橘黃色膠狀物體,稱之為蟹黃,不只營養(yǎng)豐富,
且其鮮美勝過蟹肉,故戲封為侯王稱“內(nèi)黃侯”。
宋朝曾幾在《謝路憲送蟹》一詩中寫道:
“從來嘆賞內(nèi)黃侯,風味尊前第一流?!?/span>
(三)郭索
漢代揚雄《太玄鏡》:“蟹之郭索,心不一也?!?/span>
宋朝司馬光集注:“郭索,多足貌,躁動貌?!?/span>
就是指螃蟹爬行的樣子,亦指蟹爬行時發(fā)出的“郭索郭索”聲音。
(四)介士
也同“甲士”,就是披甲的武士。蟹的軀體和螯足都披著堅硬的甲殼,
古人因此稱它為“介士”。宋代傅肱的《蟹譜》中有:
“出師下砦之際,忽見蟹,則當呼為橫行介土,權(quán)以安眾”。
(五)無腸公子
晉代葛洪在《抱撲子》中稱“無腸公子者,蟹也?!?/span>
唐朝馮摯在《云仙雜記》也有類似的說法:“蟹曰無償公子?!?/span>
明朝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,作解釋云:“以其內(nèi)空,則日無腸。”
是說因為蟹殼里沒有腸子,“無腸公子”因此得名。
(六)八腳
螃蟹生有兩只大螯,及四對附屬肢即蟹腳,
依靠這八只腳走路移動,江浙滬區(qū)往往稱其為“八只腳”,也叫“八足”,
《紅樓夢》第三十八回:“多肉更憐卿八足,助情誰勸我千觴。”






